- 活動名稱:「公益信託的今世與來世」研討會
- 活動時間:111年 10 月07 日 九點到十二點
- 活動地點:政大公企中心A646階梯型會議廳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


去(2021)年四月行政院提出信託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希望能解決近年來大型公益信託屢遭社會批評公益性質不足卻享有租稅優惠的問題。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與台灣法學基金會於今(2022)年10月7日共同主辦「公益信託的今世與來世研討會」,透過邀請法律學者以及信託相關實務專家等,針對信託法修正與公益信託實務上遭遇的困難分別進行討論,期待激盪出能夠有效監督並同時保障公益信託的最佳解方。
研討會的上半場由中正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謝哲勝主持,與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王文宇專任教授、眾博法律事務所許兆慶所長、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蔡鐘慶助理教授,以法學角度針對「信託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是否能夠強化公益信託的慈善公益影響力進行討論。講者們以自身專業出發,解析公益信託的現況與修法方向,並針對原有的信託法以及新提出的修改草案提出三大盲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未落實監督、公益信託支出比例之爭議、信託規模差距大卻使用同一套管制標準。對此,王教授認為可以借鏡英國的制度,由檢查總長擔任受益人利益的代表,並且由具有準司法功能的慈善委員會擔任日常監督,應有助於政府掌握公益信託的行為;許所長著重於經費支出的爭議,建議主管機關應考量不同性質公益信託的差異性,在核准公益信託成立的當下就確實審核設立許可條件。最後蔡助理教授提出了關鍵的問題,新的修正草案究竟溯及既往到甚麼程度?舊制度的公益信託又該何去何從?並建議政府修改信託法時應該思考如何彰顯公益信託的精神,而非一味地進行高度管制。
研討會的下半場交由新世代金融基金會的董事長陳冲主持,與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呂蕙容秘書長、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管理訓練及查核輔導會委員張齊家、KPMG 安侯建業于紀隆永續長,一起從實務層面探討信託業該如何配合信託法的修正,以及該如何定義角色分工以確保公益目的的實現。雖然公益信託規模小至一萬大至上百億,卻使用同一套管理標準,可見新修改的草案對於不同規模的公益信託在實務上的運作亦將有截然不同的影響。因此,所有講者都有一個共識:應推行分級管理制度。呂秘書長認為日趨嚴格的法規或許能有效防範大型公益信託避稅的行為,但對於佔多數的中小公益信託會有法規遵循成本過高的問題,變相降低資源擁有者投入公益活動的意願;此外,秘書長也建議受託人的角色開放,可鼓勵信託業發展事業經營型的公益信託模式。于永續長則以會計角度切入草案的課稅規定,建議政府在公益信託的管理上,應參照英美等制度賦予資產運用更大的彈性,並進一步追蹤社會影響力成果的揭露。而張委員表示,公益信託的成立目的範圍很廣,且登記當下不會經過受託銀行同意,因此受託人的運用決定權以及公益支出比重都是需要多方討論才能進一步界定的;隨著成立目的不同,經營方式也有所差異,一定需要彈性才能達到最大的公益性。
檢視行政院去年提出的修正草案,主要著重於如何防弊,卻可能忽略了公益信託原本興利的核心目標,因此論壇中講者們不約而同地提出「One size fits all不可行、應推動分級管理」的提醒,建議政府針對不同規模的公益信託提出不同的管理標準,在有限的控制之下給予公益信託更高的資產運用彈性,發揮最大的公益效果。此外,台灣沒有真正的信託業,因此也可以考慮將非財務相關的信託受託人角色放寬給專業人士或機構。「不論信託法怎麼修改,都應該尊重委託人最初成立公益信託的原意」,前院長陳冲以此總結當天的討論,期待信託法在正式修法之前能蒐集各方意見,讓這樣的制度能夠發揮效益、號召更多資源投入共好。
研討會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官網